今年,跟茶老板們聊下來:茶商非常迷茫。
越是這種時候,越要有定力,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。
-01-
市場,迷茫和焦慮
這兩天,張老板一天接到幾十個電話,大多是茶農(nóng)打來的。
茶農(nóng)想請張老板幫賣點茶葉,原料價格很便宜,還可以先把茶葉拉走,賣了再給錢。
然而,張老板根本不敢要,他一想起老楊說的“春茶收茶腦子進的水,就是年底被催債時流下的淚”,整個人都清醒多了。
茶農(nóng)要請他吃飯,都趕緊找個理由推脫。
不敢欠債,只求活著
張老板坦誠地說:我連自己都活不下去,要是再欠茶農(nóng)原料款,豈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。
老楊有些納悶:自己都活不下去,不至于吧!
張老板說:茶葉季節(jié)性很強,今年春茶做不好,一整年都慌。只靠平時零售,根本養(yǎng)不活企業(yè)。
要支付茶農(nóng)原料款,要發(fā)員工工資,房租水電開銷一樣不少。往年,8月份之前毫無壓力。但今年,現(xiàn)在就感覺到壓力了。
焦慮與迷茫,不僅張老板的狀態(tài),也是茶行業(yè)絕大多數(shù)茶商的狀態(tài)。
-02-
消費降級,尚有增量
今年,幾乎所有茶類都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。
然而,目前普洱茶市場的宏觀趨勢,仍然是:一邊是老茶客消費降級,一邊是源源不斷的新茶友開始喝普洱茶。
老茶客,消費降級
老茶客是當前山頭茶市場的中流砥柱。往年,老茶客的春茶訂單,通過層層茶商,最終匯聚到茶山,造成茶山火熱的現(xiàn)象。
但今年,這些喝山頭茶的大哥,稍微來點消費降級,茶葉仍然買,只是比往年買的少一些,喝茶變成了:新茶和存茶結合著喝。
這種現(xiàn)象傳導到茶山,山頭茶市場就感受到了寒意。
茶葉市場的繁榮,極度依賴宏觀經(jīng)濟。
經(jīng)濟下面是產(chǎn)業(yè),產(chǎn)業(yè)下面是企業(yè),企業(yè)里坐著喝茶的大哥。層層傳導,一層影響一層。
只有宏觀經(jīng)濟一片繁榮,老茶客收入增加,他們才敢大膽地買茶。就現(xiàn)實而言,茶葉市場沒有奇跡,不會再有紅利,未來很長一段時間,還得熬。
賣茶,要直面殘酷的現(xiàn)實。市場突然變好之類的美夢,自己趁早戳破。
市場,仍有增量
做一個最壞的假設:喝慣了普洱茶的老茶客,會不喝茶了嗎?完全不會。
普洱茶,大葉種滋味厚重,風味變化繁復。喝茶的老茶客,不可一日無茶,他們一旦喝慣了普洱茶,以后再回去喝別的茶,根本喝不下去。唯有喝普洱。
而且,喝紅茶、綠茶、白茶的茶客,最終也會選擇喝普洱茶。
這類新茶客,一開始去了直播間。但喝茶,品質越喝越好,最終,還是會沉淀在山頭茶里。
老茶客,是山頭茶市場的基礎。新茶客,是山頭茶市場的增量。他們在消費降級的宏觀環(huán)境里共同存在,這是茶葉市場的宏觀趨勢。
-03-
抓住主要矛盾,順勢而為
當前,茶葉市場的主要矛盾是:
茶客想喝稍好一點的茶,但喝不起。茶商有很多庫存,但賣不掉。
茶葉賣不掉,是因為性價比低。
茶葉要好賣,要么像臺地茶一樣價格低,要么像大多數(shù)古樹茶一樣品質好。
目前的市場,新茶原料價格高,幾乎沒有降價的空間。
而茶商的庫存,多是中小樹。是樹茶,比臺地茶安全,但沒有古樹的品質,沒有臺地茶的性價比,在越陳越香的D雞湯蠱惑下,高不成低不就。最終,淪為庫存了。
就當前的市場情況:庫存茶里品質好的茶葉,還有降價變現(xiàn)留住客戶的空間。
打破舊的價值觀
在老一輩茶商的價值觀里:普洱茶越陳越香,能升值,不能降價。
越陳越香是事實。但所謂的升值,不過是普洱茶遇到了經(jīng)濟快速增長的時代紅利。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適當?shù)耐?,造成了茶葉漲價。
如今,茶葉升值之類的價值觀,已經(jīng)完全不適應當前的品飲市場了。
這時候,若是還抱著越陳越香就是越陳越貴、每年都要漲點價的價值觀。
這樣的茶商,不被庫存拖垮,不被市場淘汰,反而不正常。
低價優(yōu)質做積累
每個茶商都有很多庫存。
庫存茶里,也都有優(yōu)質好茶。
站在茶商的角度:山頭茶比臺地茶高級,至少更安全,還有山頭的風味,一公斤茶葉賣1000塊一公斤,很正常?。?
茶商自我感覺良好,這叫自嗨。如果不賣茶,怎么嗨都行。畢竟,茶葉是茶商自己的。
但是,如果要變現(xiàn)養(yǎng)活茶企,首先要考慮的是:賣茶所依靠的群體、茶客的真實需求。
茶客的需求,永遠是以最實惠的價格,買到適合自己的好茶。
在新茶不好賣,舊茶庫存重的當下,茶商的出路是:把庫存茶里品質好的中小樹骨折變現(xiàn),吸引并留住客戶。
重點是品質好的(把廢茶便宜賣,是砸掉自己的口碑,還不如不做)。
寫在最后:
山頭茶有句老話:普洱茶,賣掉賺現(xiàn)金,賣不掉賺庫存。
茶商能在市場競爭中活下來,庫存已經(jīng)是純賺了。如今,市場消費降級,把庫存茶里好茶便宜賣,茶客內(nèi)心會感激這種行為的。
價格和品質沒有標準的茶葉市場,最難得的是信任。在消費降級的當下,用庫存茶里的好茶取獲取客戶的信任,對于茶商來說,是最小的成本。
做茶,不能只看眼前利益,要著眼于長遠。先用庫存茶里的好茶,吸引客戶,建立信任。市場回暖時,才會消費更好的茶。
更重要的是:這種方法,盡一步適應茶山變化。
反者,道之動。陰陽互轉,物極必反,循環(huán)往復,這是事物變化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。
山頭茶也無法逃脫這個規(guī)律。從2009年開始,茶山輝煌15年,幾乎是普洱茶市場的兩個周期。
宏觀的周期性,微觀茶農(nóng)和茶商利益分配不均,注定了茶山不可能永遠繁榮下去。
茶商要想做好茶葉,適應市場變化,得從茶山批發(fā)轉到終端茶客。
這正是:事物發(fā)展過程中,總是自我否定,向相反的方向發(fā)展。
最終,都會回到自己的本源,然后重新開始。
來源:普洱話江湖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